韩国总统李在明:不追求以任何形式吸纳统一朝鲜
财联社 8 月 15 日电,据新华社,韩国总统李在明 15 日表示,尊重朝鲜现行体制,不追求以任何形式将其吸纳统一,并明确表明无意进行任何敌对行为。李在明 15 日上午在世宗文化会馆举行的光复节 80 周年庆祝仪式上致辞时阐述这一立场,并表示是时候摆脱陈旧的冷战思维与对抗,开启和平朝鲜半岛的新时代。
相关文章
评论区
热门文章
最近发表
-
【标题】电子ETF(515260)单日狂揽2.34亿元!覆盖半导体+苹果产业链,含芯量50% 含果量43%!
-
灶上煮着鸡蛋!旅客飞机上想起家中燃气灶没关,三通电话化解潜在的危机
-
国务院国资委:截至目前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
-
长江产业集团陈华军:将转向机器人、低空产业发展,探索“低空装备+智能应用”跨界整合
-
《中国历史地图集(古代史部分)》
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有关历史地图的作品尚不止于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其他如《世界历史地图》(章巽编译,张志云绘图)也是当时颇受欢迎的一种读物。这是根据苏联出版的历史地图编译绘制的,不过在“古代亚洲图”(第六幅)中增添了见于汉文古籍的资料。原书由苏联国务院直属测量及制图总局出版,中文版则由上海大中国图书局出版。这套挂图充分重视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路线,并尽量展示历史的发展进程。最后附有文字说明和地名索引,十分便于阅读。
章巽先生于1956年5月正式出任复旦大学教授,随后,他的学术研究领域除了历史地理外,还扩展至古代中外交通史。在该领域的第一本著述为《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》,是中国古代航海史综论的“开山之作”。在此之前,先生相继撰写了《从远古到战国时代的海上交通》《秦汉三国时代的海上交通》《隋唐时代的海上交通》和《宋元时代的海上交通》四篇论文。不久后,上海新知识出版社将四文合编成《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》一书出版;继而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。此书刊印以后,国内外学界和社会的反映都十分良好,因此在数年之后由格列可夫(Г. B.Гpeкoв)译成俄文出版(苏联国家科学出版社,1960年)。
1986年,商务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。先生在原书基础上,添入晋、南北朝、五代、明、清(迄于鸦片战争前)各时段的海上交通发展情况,使得全书更为充实和完整,这可以视作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海上交通的简史。
四、《大唐西域记》研究的设想与实践
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降,先生将学术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唐代佛僧玄奘的名著《大唐西域记》上。该书撰成于公元7世纪上半叶,记录玄奘从陆路西行,前赴印度求法,经历十七年后返回中土的旅行见闻。书中除了记述中亚、南亚的宗教(主要为佛教)外,还谈及各地的地理、政治、文化及社会生活,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,被国际学界誉为古代中外交通史、佛教史和印度古代史的重要著述。
据中华书局资深编审谢方先生的回忆文章称,早在1959年4月,章巽和范祥雍二位先生便致函中华书局,建议高质量地整理出版《大唐西域记》,并附上整理的计划书;此议与最早设想整理该书(1958年)的向达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(见谢方《二十六年间——记〈大唐西域记校注〉的出版兼怀向达先生》,载《书品》第1期,1986年)。虽然嗣后此举因某些客观原因而未能立即付诸实施,但是章巽先生却丝毫没有放弃研究《大唐西域记》的意向和工作。这从先生遗作中的几篇亲笔手抄稿上可以看出来。
以下是先生认真抄录和初步校刊的四部古籍,皆涉及玄奘的事迹及《大唐西域记》,在此略作介绍。
一是《〈大唐西域记〉考异》的手抄本。原书在明治四十四年(1911年)出版于日本,收录于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丛书的第一辑。
二是《〈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〉考异》的手抄本。原书当是昭和七年(1932年)由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撰写出版。抄录本的最后一页上题为“庚子十月廿四夜录毕”,是知此本录成于1960年12月12日。
三是《寺沙门玄奘上表记》的校勘手稿,封页题为《玄奘法师表启》,当是手稿撰写者所拟的缩略名。《上表记》原刊于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52卷,编号2119。在手稿中,“寺沙门玄奘上表记”之下的括号内有“原本:唐时代写小泉策太郎氏藏本”和“甲:奈良时代写京都知恩院藏本”的字样,则知此手抄本是以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所刊者为底本,并用小泉所藏唐本及知恩院所藏奈良本校勘之;校勘文则使用红笔。由于手稿上未见校勘者的姓名,故此稿似是先生使用日本收藏的两个珍本校勘《大正藏》的版本。
四是《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》的校勘手稿。其底本出自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卷50的《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》(编号2052),由冥祥撰写。底本的文字用蓝笔书写,校勘的文字则用红笔,出自所谓的“原本”和“甲本”;前者为“平安时代写观智院藏本”,后者为“平安时代写宝菩提院本”;二者均为日本收藏的珍本。手稿的最后有“一九六○年九月三十夜至十月二日上午抄”的蓝笔字样。
以上所列先生的手稿有两份都标明成于1960年;余者虽然未见确切日期,但就其内容而言,亦当成于相近时期内。可知先生至少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,就着手《大唐西域记》的研究。惜乎他仙逝后,家中曾惨遭邻居火灾殃及,许多遗稿付诸一炬,否则或能发现更多的研究手稿。《大唐西域记》点校本于197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,它所提供的原文的权威性和正确性颇获学界的肯定。
五、老骥伏枥,壮心未已
在1980-1990年的短短十年内,先生一方面精心培养硕士、博士生,学生们继承先生之学术传统,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,为将先生之学术理念、风格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另一方面则相继编撰出版了四本著述,为其学术研究成果增添了浓重的一笔。
1980年3月,先生的《古航海图考释》由海洋出版社出版。此书是继《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》后,先生有关古代海交史研究的又一部重要著述。这份古航海图是先生在上海汉口路的来青阁书庄偶然发现的。在此后的许多年内,先生对这份资料进行深入的研读、辨识,最终确认它是一份极为难得的古代民间航海图。又经历多年的考释,最后于1980年正式付梓面世,为中国的古代海上交通史研究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原始资料。
复旦史学百年︱章巽与中西交通史研究